已更新:2021年3月17日
這段時間獲得了一本《曾經:林夕90前後》,是夕爺研究生時代在各報刊雜誌專欄作品的文集。每一篇字數不多,有些思考有些感悟,有些精巧也有些幽默。想起曾經同樣20幾歲的我,非常喜歡在blog寫東西,說這本書讓我想起來自己寫東西的那些時候,是我在高攀夕爺,但人人的青春都敏感,有感概,有無數的情感需要發洩和寄託。
最近買了幾本夕爺的書,年代有遠有近,大多是散文或詩的文體。讀得出一個人從青春入世,到悟世的一系列精神世界的成長和變化。其實要真從文筆的角度來講,可能要看出夕爺用字的精妙還是得看他填的詞。但是,若要談及內容和體現的思想精神,他寫的真切,讀久了會感到親切。沒有華麗詞彙的堆填,也沒有刻意去營造一些高級文學作品的氛圍,有些諷刺與自嘲的幽默,深刻又有共鳴。

《曾經》這本書里有一段,他寫想要租一間舊時唐樓,還得是舊得玻璃上貼滿X膠帶的那種,「我憑窗看街,街上人看我,這男子真是風雅。」 看到這一段不禁笑出聲來,畫面感太強,像是一邊讀文字,旁邊有一部投影儀在幫忙配圖。特別是這句「這男子真是風雅」,自稱「男子」,又把在破窗邊看街稱為「風雅」,當真「痞」得俏皮。

《拼命無恙》是夕爺去年出版的一本新書,裡面完全呈現了另外一種人生境界。在開篇「你的日子如何,力量也必如何」中,他懷念母親,寫到「身為《愛得太遲》的作詞者,如今才知道不只是遲與早,而是我比想象中更愛她。」簡單的一句話道出大多數人心中對於父母之情的那種「疚」,是一種無可奈何,即使能力再大,也無力回天的恨。
對個人小情小愛已看淡的他,家國情愁是他思念和無法放低的主題。這本書中也有多篇表達對家的深切痛愛,對社會光怪陸離的嘲諷。近年來,他也參與了某些除了詞作家以外的一些活動,引來罵聲一片。避開那些敏感話題不談,在TED顯得毫無章法的演講就讓人感到譁然。「林夕的演講竟然就是這個水平?」
實在是我個人能力不足,不然真想為夕爺喊冤。他一直悉心研究佛法,內心有整個宇宙星河,一沙一塵信手拈來就是一首詞,一個故事,一段有深意的隱喻。也正因如此,每一個主題他都可以無限擴展和延伸,如同讀散文,看起來散亂又沒有關聯的人事物都有一根無形的線將它們繫在一起。毫無章法就是他最真實毫無保留的一面,他用最簡單直白的例子,引發最廣泛最深處的共鳴。
朋友在給我推薦書籍的時候,我說我最近好喜歡林夕,他非常驚訝地說,哈?你現在才開始喜歡他啊。後知後覺好像已經成為我性格中的一個成分,某個人某件事一定要夠經典,夠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才會引發我強烈的好奇心,「欸,原來你還在啊!」
就好像知道一個人已經存在了好久,但最近才開始真正認識他一樣,這兩年關注他的一些訪談,真正從瞭解這個人開始。不僅僅是將他看成一個高質高產的作詞人,而更多的是跟隨他書裡的文字感受他思維的躍動,內心情感的起伏,對世界的大愛等等方面,形成一個立體的「人」的形象,而非產詞的「工具」。
不曾想這一買就是好幾本書,想要了解他,再了解他。買得停不下來,捧在手裡更是捨不得看完。還好大多是散文集,隨手翻開一篇也沒有哪裡感覺不妥。 午睡前又忍不住翻讀了幾篇,亦有忍不住笑出聲來的時候,等感覺被子已經暖和得適合入睡了,街對面的小學校放學了。今天在夕爺的青春故事中香港一日遊,明天要努力創作自己的創作。

Catherin.G
【Cor Cordium 众心之心塔羅】頻道作者
法律系畢業,長居日本。
鍾愛心理學/哲思類書籍。喜歡電視/電影/音樂,散步和發呆。
外人看來很友好,其實毒舌愛唱反調。 夢想是當無法無天又讓人愛不釋手的寵物喵,堅決不做好用又順手的工具人。